一、全球巨頭“軍備競賽”持續:資本開支翻倍增長錨定長期紅利
唐海清強調,AI作為“15-20年級產業革命”的地位已獲全球共識。“穀歌、微軟、Meta、亞馬遜及特斯拉等國際巨頭2023年AI相關業務普遍實現50%以上增長,2024年前三季度業績增速更達翻倍級。”他表示,在業績高增背景下,巨頭仍保持高強度投入,預計2025年相關企業資本開支有望再創新高,“全球AI基礎設施的‘軍備競賽’遠未結束,這為產業鏈帶來持續景氣度支撐”。
二、國產算力“拐點”確立:本土企業業績放量開啟加速周期
針對中國市場,唐海清特別指出國產算力板塊已迎來質變節點。“2023年ChatGPT引爆全球AI熱潮時,國內算力投入相對滯後,相關企業業績在2023-2024上半年尚未明顯釋放。”他分析稱,轉折點出現在2024年三季度,“以字節跳動為代表的科技巨頭加碼AI投入,帶動國產算力企業單季度業績普遍實現20%-30%增長,訂單能見度顯著提升”。他預測,隨著國產算力在營收占比中持續攀升,2025年該領域將進入“業績加速兌現期”,技術迭代與份額擴張或催生結構性機會。
三、AI應用“共振”爆發:從工具革命到生態重構
對於AI應用層,唐海清認為2025年將迎來“場景化落地元年”。“海外與國內市場正形成共振——教育、客服等垂直領域已跑通商業模式,文生視頻、圖生音樂等創新應用亦進入爆發前夜。”他坦言,當前AI應用雖仍呈現“小荷才露尖尖角”的特征,但底層技術突破與巨頭生態布局已為商業化鋪平道路,“萬億級市場空間的開啟隻是時間問題”。
投資策略:錨定產業變革中的“確定性”
唐海清總結稱,2025年AI產業將呈現“硬件奠基-算力突圍-應用爆發”的梯次演進邏輯。建議重點關注三大方向:一是受益於全球資本開支擴張的算力基礎設施龍頭;二是國產替代加速背景下具備技術突破能力的本土算力鏈企業;三是卡位教育、文娛等高頻場景的AI應用先鋒。他同時提示,需警惕技術迭代不及預期與地緣政治擾動等風險。
“AI不再隻是概念,而是驅動業績增長的真實引擎。2025年,這場變革將真正‘由外至內’重塑產業邏輯。”唐海清表示。
(注:本文創作借助AI工具,收集整理唐海清的公開觀點撰寫成文)